盛世家谱坊
 
 
 
浅淡修谱注意事项
修谱

 

 

 一、提倡修谱者要以存真求实的精神加以考证。

 

    古语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历史上的谱牒追认“帝王将相先哲圣贤泽被先世,文章节义,昭垂史册,为后儒仰宗。”其次谱牒扬善避恶,导致史料失实。再者史料缺失造成世系误载。特别是因同名同姓的先祖造成世系的混淆,若不加以详细考证很容易把世系接错。

 

在过去族谱被压在箱底秘而不示,只流传于家族内部,世系上的虚构也罢,人物事迹上的造作也罢,这只要族人认可就行。我想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家谱“以补正史之不足”的功能日益凸显。它不但是一部人类生命繁衍史,更应该是一部如实反应基层百姓生活史实的百科全书。为了能使它真正的和正史、方志一道构成中华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也为了社会计为了子孙计,所以我们今天在修谱时,理应加以认真考证,把历史真实的学术价值与“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那怎么来考证谱牒世系真伪呢?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将谱中所列人物特别是同一时代并且同名者的生平履历及其后裔状况一一考证,再对照与正史所载的生平状况看是否有出入。

 

   2、将历代世系作世代平均年率的计算分析,看是否符合的繁衍的生理规律。

 

  3、查对同宗分支的异地谱载看有无不同,分析其原因作出科学判断。

 

  4、综合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及生活习俗、口头传说等因素来分析家族迁徙路线和大致时间,以佐证世系的正确与否。

 

    对于自己的考证拿不准或难下结纶的可以把自己考证的过程和观点写成文章罗列于后,供后人进一步去探讨,别急于轻易地下结论。 

 

二、家谱内容要有时代特征,注重内涵。

 

 家谱既是一部家族繁衍史,又是一部爱国爱家的教科书。谱牒文化经数千年积淀,形成了优良传统,有其自身的独特体例,经久不衰,理当予以继承。但不能仅仅着眼于复印原始家谱,接续世系,或理顺世系支脉,编写一部仅有世系支脉名讳的谱书,或者编写一部前有序文、中有世系支脉人名、后有小记的简单谱书。世系名讳固然重要,只是存史而已,时至今日,家谱的编写应与当今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相适应,彻底剔除封建糟粕、摒弃族权宗法,其实每一次的修谱过程也就是一次家族文化的认同和融合过程,若把握好了它能成为一促进家庭和睦村族和谐的载体,服务社会和时代,一致更好的发挥它存世和育人的作用。正因如此,为了适应时代所需,我建议在编修当中可以根据情况在家谱内容上进行些必要的创新和改革。例如:

 

 1、在谱中的《族规祖训篇》添加“人生感悟” 、“懿行懿德”赋予有关育人理念和新内涵。因为一家一族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能薪火承传。子孙成材。

 

 2、增添村族资料含量。

 

在家谱中增设相关村族资料,如居地地图并志(居地志中要尽可能把地方历代建制沿革叙述详细,以便后人寻祖。)、大事记、民俗风情、传闻逸事等。有些资料还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像祖居、祖祠、古碑;匾颚,书画和名人证件等家族文物就可采用此形式这样不但能更好的展示村族文化,而且还能增加谱书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方志价值。 

 

三、编修人员在编撰过程中要注重史德,做到不偏私不徇私。

 

 我曾经看过某姓两套新修家谱,发现在《人物行述》篇中所新增内容传记尽是编委们父母或祖父母的传记而且是言之无物没什么价值可参。我想,谱中所载人物传记是正史人物志的补充,或是大家公认的有德有为言行可彰足以为人效榜者生平事迹。这就要求编修人员在编写人物传记时应做到不偏私不徇私,已“唯贤入传”为准则,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艺文篇》的采选也应如此。这一点至关重要它不但体现修谱的本意,而且还有利于弘扬祖德促进和谐。

 

四、注重本谱凡例的编写。

 

 凡例为书前表达本著作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作。据我所见有些谱书往往会忽略凡例篇的撰写,(这是我所见新修家谱一大通病)有的家谱抄录旧谱《凡例》有的甚至省略不用。我觉得这样非常不妥,因为每次修谱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所涉及的内容也有所差异。这些在《凡例》中理应有所说明。例如:“本届续谱革除旧规“续男不续女”陋习,凡有女无子者本男女平等赘婿承嗣承产若两女且俱幼未嫁其女中荐一列入行传。未出之女只在行传中其名下简注所生日期。” 

 

五、准确使用称谓词语。

 

 在谱志修撰过程中会常常碰到一些称谓用词,我们要准确使用不可张冠李戴。如“继子、祧子、养子、爱子、赘子”等等。还有一类较容易搞错的称谓词语就是对已故者如何称呼?因对已逝者年龄、身份、业绩等不同对其称谓也所不同。比如:古时一般称幼死为夭;8-10岁死为殇;一般族丁亡故为殁;属诸侯之位亡故称薨;属大夫位者亡故称卒。现在修谱一般亡人俱称卒,对国家生存和民族危亡献身者可称殉国;为正义献身者可称为就义;为国为民战死者称牺牲等。这些词虽意思相同而其用法却大相径庭不可乱套,要与其身份相符。

 

六、家谱编修中要严把质量关。

 

 家谱乃传家之宝,是传于后人的史书。为了不贻误子孙,不让自己“好心办坏事”,我们要严把谱书的质量关。结合平时所见的一些问题,列举如下:

 

 1、文字繁体简体互化错误。因现在修谱大都采用国家颁布的简化汉字为准。所以在修谱的时侯进行了繁简转化,在操作期间或由于编者水平差异或粗心造成了许多失误甚至影响了文意。我们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借助大量工具书如《康熙字典》、《字汇》等,细心查证。还可结合上下词语进行校正。旧谱中有很多的“通甲字”(代替字)要认清最好是予以订正。

 

同时,文字简体换为繁体时也应注意,如;“吾祖云”,“云”这里的意思是指“说”是作为动词的,无繁简之别,今某谱改“云”为“云”,非也!而“云”作为名词时可简化为“云”。还有利用电脑word中间繁互换功能时要注意有个别的子电脑是不能识别的如乾的“乾”它回简化成“干”等。

 

还有易错字误写校对时要多加注意如;“戊、戌、戍”,“己、巳、已” 等。一般不使用电脑拼造字,以免给印刷带来不便。 

 

2、文言文的断句加注。旧谱文章为繁体文言文,通篇上下连接,很不适合现代读者阅读习惯。在续修新谱时,把旧谱繁体字转为规范简化字,一般无可非议,也容易做到,但对旧谱古文是否进行断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家族在纂修时不想断,想保留原汁原味,谓之原一脉相承。有的家族是不敢断,怕误断贻误后嗣有的家族是想断又不敢断,因为古文断句确非易事有一定的难度。但我想为了让后人能更好的读懂理解先祖的好文章,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进行加注断句。我们在做相关工作时,要有信心、要有勇气、要有责任心、要竭尽全力。古文断句虽有难度,但文章只要多研究、多琢磨、多推敲,终究家谱中的古文一般不会出现像教书先生那种“.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与“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这样的难断之文。不古人是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吗?只要肯下功夫没有办不成的事。若怕误断而误人的话也可采用原文和译文的一同编入谱中,这样既可以使读者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原文,又可以供读者研究勘正。岂不美哉!

 

另外,我们在人断文了加注时一定妻谦虚请教有关人士或请人校勘。集思广议使之尽善尽美。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27 + 1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浅淡修谱注意事项

版权所有:盛世家谱坊  
单位地址:山东省菏泽市
联系电话:13615305669 传真: Email:13615305669@163.comqq群:75852582
浏览次数
编辑